挑撥
關燈
小
中
大
挑撥
襄國覆辟後的第一年,並不太風調雨順。
入夏的時節,似乎比往年早了大半個月。
烈日驕陽,一連便是月餘的酷熱,自日升至日落,片刻不得陰涼,更不見半點降水。
多處河流枯竭,更有數地為爭水源而引發了宗族械鬥。
各族男兒各自拿了鋤頭鐮刀,各式農具,一照面便是紅了眼,發狠忘命地鬥勇,好似全然忘了面前的乃是一國同胞的手足。
鮮血濺落焦土,又在烈陽照曬之下很快幹涸,徒留一塊塊深褐痕跡。
閔煜帶兵趕至,已是死傷眾多。
驕陽炙烤之下,四處彌漫著血液的腥臭與腐屍的氣味,目之所及有如煉獄。
“械鬥可以嚴懲,可這酷暑大旱,又該如何化解?”
他在馬背上喃喃自語。
亦在油燈之下,竹簡堆中愁眉深鎖。
蒼天或許還是垂憐他、垂憐襄國的。
又過幾日,終於天降甘霖。
可不知是否是襄國人求雨之心過切,換來的雨水也太過於豐沛。
襄國境內連降暴雨,大旱方過,竟釀洪災。
各地損失慘重,遍地死傷,無數難民流離失所。
國君書房裏的油燈,整日整夜地燃。
睜眼閉眼都是治洪賑災。
這還尚且不是結束。
“洪澇之後,恐生瘟疫。”戚言面色凝重。
半月有餘,暴雨總算止歇,再往後又是見不到頭的高熱。
瘟疫,也果不其然地爆發了。
“老天爺啊——救救孩子吧!”
有婦人抱著瘦如枯骨的孩童哭倒在地,淚水混著沙土,糊了滿臉的狼狽淒切。
在她不遠處,有人病入肺腑,掙紮著一息,幽幽喊:“天不佑我襄國,天不佑我襄國啊!”
連樹上的蟬鳴也有氣無力,低沈得仿佛在為襄國哀泣。
戰亂方休,整個襄國尚是滿目瘡痍,卻還劫難不斷。
一時流言四起,隨著瘟疫,流往各處。
流言道,襄國遭逢大災,必有失德之處,觸怒上天,降此劫難。
當今國君,賢明寬仁,更有覆辟之功,罪責必不在其身。
應是婦人當道,逆反陰陽,顛倒乾坤,禍亂朝綱,甚為不祥也!
有民眾聚集情願,要國君嚴懲妖婦,以息天怒。
啪!
國君用力將一卷折子拍在桌上。
一張清俊臉上滿是慍怒。
“好一個挑撥離間,無中生有!正是國難當頭,這些人不思度危救險,倒還玩起了搬弄是非的鬼蜮伎倆。”
戚言擡眼瞧他:“國君何必動怒。不過是些流言,與他們置氣,平白延誤災情。”
閔煜深吸一口氣,再慢慢吐出:“戚相倒是從容不迫,可終究人言可畏。”
戚言卻笑:“國君也說是鬼蜮伎倆,不敢露頭,只敢躲在暗處中傷,有何可懼?還是眼下時疫更為要緊。”
襄君揉著額角,甚為頭疼:“已派了醫官前去,此次瘟疫來勢洶洶,恐怕棘手。”
“前些時日我已派人向湯陽送信,路上大雨洪災或許耽擱了些,不過算日子,應當也快到了。”
.
未過兩日,時疫最重的山陽縣便傳出了神醫現世的消息。
連同這個消息一起,被快馬送來的還有一紙藥方。
筆跡矯若驚龍,自帶一股出塵絕俗之感。
閔煜見之即嘆:“神醫不愧方外之人。”
嘆完卻見身邊幾人都神色古怪地看著他,很茫然地問:“怎麽了?”
“沒什麽,君上高見。”時秋答了句。
禾女清咳一聲,從襄王手上接過藥方:“我與師姐先依著方子清點藥物,然後快些著人隨藥方發到各地賑濟的醫官手上吧。”
正事要緊,閔煜很快把剛才的異樣氣氛拋之腦後,正色道:“辛苦兩位了,此事務必加急。”
禾女時秋兩人自然應喏。
一時緊鑼密鼓。
由於病患數量眾多,幾味主材用量極大,還需從鄰國采買補充。
好在曾經的薛國大商神通廣大,搜羅中州,硬是給補齊了。
只不過路途遠近不同,需得分批次送到。
湯陽的方子果然不同凡響。
一碗退熱,三碗消病,連飲七日便可痊愈。
當真神醫妙手,濟世回春。
眼看著各地得了救治的藥物,瘟疫的勢頭遏制下來,一切似乎都要恢覆正常。
這最後一批藥,卻出了大岔子。
易河縣急報,說是大批病患服藥後嘔吐腹痛,有甚者抽搐昏迷,排查後在某味藥材裏驗出了毒。
國君盛怒,責令徹查。
藥材是常英一手周轉,自然首當其沖受了審查,卻未曾查出什麽。
兜兜轉轉,又查到了一位投襄的靖國士子身上。
尚未逮捕,此人已自縊而亡。
“必是畏罪自縊!當初靖人投襄,我等便覺個中有異,怕不都是靖國的細作,要覆我襄國!”
朝堂上有襄臣言辭激烈。
“懇請君上將這些靖人全都看押起來,嚴加審問。”
一邊說著,一邊偷偷瞥向眾臣之首的戚言。
國君高坐殿堂,百官情態一覽無餘。
他沈聲道:“若要定論,必有罪證。此案未結,切勿連坐。”
臣子還想說什麽,國君卻道:“此事容後再議。”
朝中議論流傳出去,許多投襄的靖人皆惶惶不安起來,紛紛向戚府投了拜帖,以求庇護。
戚言並未接見,而是著人一一回帖,告知襄君賢明,請諸位安心等待。
仍有坐不住的,收拾了包裹,要連夜潛逃,不出幾步卻被衛兵堵了回來。
一時間,流言甚囂塵上,皆說襄君面上仁慈,實則已在暗中將他們看管起來,只待哪日找到由頭便要動手。
在襄靖人無不提心吊膽,忐忑難安。
他們左右商談之後,竟聯合起來堵了戚府大門,直言要見戚相。
戚言翻著案上一封封拜帖,只覺得這情景實在眼熟極了。
不過曾經是在靖國,而此時卻在襄地。
“要見我,那便見吧。”
這一見,便越發不可收拾,彈劾她結黨營私的折子堆了國君滿桌。
易河縣投毒案死去的靖國士子家中,更是查出了與戚言往來的書信。
轉瞬間,矛頭竟都指向了她。
“靖賊亡襄之心不死!兩國仇深,君上豈能輕信靖人?”
襄臣言辭激烈:“還請君上明鑒,嚴懲妖婦,斬除外奸!”
禾女站出來反駁:“你們瘋了不成?襄國大疫,還是戚相請了神醫下山,又是戚相舉薦的常英先生一力調度藥材物資,戚相若想亡襄,大可袖手旁觀!”
襄臣冷哼一聲:“不過是為了取信於襄,不做出些功績,如何拉攏黨羽,謀權奪利?”
禾女還待說些什麽,卻被襄君擡手制止。
他看向群臣之首:“上卿可有話要說?”
戚言坐在案前,聞言向襄君揖禮,隨後道:“諸位大臣羅織罪名,無證無據,可笑至極。”
襄臣立刻暴跳起來:“罪證?你與那易河縣的罪臣往來通信豈非罪證?教唆投毒,殘害我襄國子民,簡直毒婦!”
“何不將書信呈於殿上?”
“哈!”那襄臣從未見如此過上趕著尋死的,即刻著人將幾卷竹書呈上。
不料,書信中所寫,卻是戚言為其治民疑難的答惑,兼有諸多勤政廉潔之勸勉。
襄臣看到這裏,臉色一陣變化,終於反應過來,擡手指著戚言怒聲道:“你這妖婦,竟敢戲弄於我!”
下人分明來報,這是戚相叛國的鐵證!
他急聲朝國君道:“君上,此女手段近妖,黨羽眾多,竟可將滿朝上下戲弄於股掌之間,斷不可留啊!”
群臣交換了眼神,心中有鬼的又豈止他一人。
今日不將戚言扳倒,恐怕後患無窮。
一時請願之聲四起。
更有人說起國中流言:“我襄國一貫風調雨順,可自打這戚言受上卿以來,卻頻降天罰。恐是婦人當道,牝雞司晨,獲罪於上蒼啊!”
“如今國野之中,多有怨念,民意所向,豈敢違逆?還請君上明鑒,懲妖婦,息天怒,平民怨!”
高坐於上位的國君聽到這裏,終於有了動靜。
他站起身,擡手摘下懸掛在墻上的禮劍,一步步走下臺階,直到站在戚言案前。
兩人隔案相望。
朝臣一時噤聲,暗自思忖著,如今朝堂內外皆是一片聲討,國君再如何偏袒於戚言,也總該給國人些說法。
君上持劍,莫不是要當朝斬了這妖女?
眾目睽睽下,閔煜開口道:“自古天罰皆是國主失德,豈有推諉臣子之理。”
“襄國覆辟尚不滿一載,連降大旱大洪與大瘟之災,實為閔煜德行有缺,難堪國君大任。”
他改為雙手捧劍,彎腰低頭,將襄君禮劍奉於戚言面前。
“今願效法上古堯舜之治,讓賢於戚相。待重責交付,煜亦當自戕謝罪,以息天怒。”
群臣很是慌亂一陣,隨後齊刷刷跪地,倉皇道:“君上不可、不可啊!”
他們只是想讓靖女失勢,借他們一百個膽子,也不敢想國君退位讓賢。
更何況,是要讓賢於那靖女!
簡直荒謬啊!
饒是襄國老臣自恃經歷了滅國與覆辟,可謂見慣了大風大浪,可也從未有過如此荒誕之事。
“國君讓賢,此女又如何能夠服眾啊!”
閔煜卻道:“戚相身負襄國覆辟之功,又智周天下,數度救襄於危難之中,若論功行,孤尚在其下,且問諸君,如何不能服眾?”
“這、可,可她一介靖女,如何當得襄國主君?”那襄臣惶然道。
而有旁的臣子頭腦清醒些,忙道:“是臣等糊塗了,天時變換自有定數,何來天罰一說?君上賢明,戚相廉正,皆是襄國之福,還請國君收回成命吧!”
其餘臣子紛紛跟著道:“請君上收回成命!”
一聲“錚”鳴,禮劍出鞘。
卻是戚言將劍拔出。
只見她走到最初發難的襄臣面前,用劍尖挑起他的下頷。
“既然國君賢明,本相廉正,閔襄國難之際出此大案,總該有人認罪伏法。”
那襄臣被迫擡著頭,戰戰兢兢地仰望戚言。
那前無古人的女相國垂眸睨著他,很難說是將他放在眼裏。
亦或是從來目中無人。
似是薄情之至,連狠辣也難見幾分,只是淡漠地吐出一句:“查抄府邸,違令者斬。”
他心中一顫,惶惶然只得望向國君,一句“冤枉”尚且卡在嘴邊,就聽國君道了聲:“執襄君禮劍者,如孤親至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襄國覆辟後的第一年,並不太風調雨順。
入夏的時節,似乎比往年早了大半個月。
烈日驕陽,一連便是月餘的酷熱,自日升至日落,片刻不得陰涼,更不見半點降水。
多處河流枯竭,更有數地為爭水源而引發了宗族械鬥。
各族男兒各自拿了鋤頭鐮刀,各式農具,一照面便是紅了眼,發狠忘命地鬥勇,好似全然忘了面前的乃是一國同胞的手足。
鮮血濺落焦土,又在烈陽照曬之下很快幹涸,徒留一塊塊深褐痕跡。
閔煜帶兵趕至,已是死傷眾多。
驕陽炙烤之下,四處彌漫著血液的腥臭與腐屍的氣味,目之所及有如煉獄。
“械鬥可以嚴懲,可這酷暑大旱,又該如何化解?”
他在馬背上喃喃自語。
亦在油燈之下,竹簡堆中愁眉深鎖。
蒼天或許還是垂憐他、垂憐襄國的。
又過幾日,終於天降甘霖。
可不知是否是襄國人求雨之心過切,換來的雨水也太過於豐沛。
襄國境內連降暴雨,大旱方過,竟釀洪災。
各地損失慘重,遍地死傷,無數難民流離失所。
國君書房裏的油燈,整日整夜地燃。
睜眼閉眼都是治洪賑災。
這還尚且不是結束。
“洪澇之後,恐生瘟疫。”戚言面色凝重。
半月有餘,暴雨總算止歇,再往後又是見不到頭的高熱。
瘟疫,也果不其然地爆發了。
“老天爺啊——救救孩子吧!”
有婦人抱著瘦如枯骨的孩童哭倒在地,淚水混著沙土,糊了滿臉的狼狽淒切。
在她不遠處,有人病入肺腑,掙紮著一息,幽幽喊:“天不佑我襄國,天不佑我襄國啊!”
連樹上的蟬鳴也有氣無力,低沈得仿佛在為襄國哀泣。
戰亂方休,整個襄國尚是滿目瘡痍,卻還劫難不斷。
一時流言四起,隨著瘟疫,流往各處。
流言道,襄國遭逢大災,必有失德之處,觸怒上天,降此劫難。
當今國君,賢明寬仁,更有覆辟之功,罪責必不在其身。
應是婦人當道,逆反陰陽,顛倒乾坤,禍亂朝綱,甚為不祥也!
有民眾聚集情願,要國君嚴懲妖婦,以息天怒。
啪!
國君用力將一卷折子拍在桌上。
一張清俊臉上滿是慍怒。
“好一個挑撥離間,無中生有!正是國難當頭,這些人不思度危救險,倒還玩起了搬弄是非的鬼蜮伎倆。”
戚言擡眼瞧他:“國君何必動怒。不過是些流言,與他們置氣,平白延誤災情。”
閔煜深吸一口氣,再慢慢吐出:“戚相倒是從容不迫,可終究人言可畏。”
戚言卻笑:“國君也說是鬼蜮伎倆,不敢露頭,只敢躲在暗處中傷,有何可懼?還是眼下時疫更為要緊。”
襄君揉著額角,甚為頭疼:“已派了醫官前去,此次瘟疫來勢洶洶,恐怕棘手。”
“前些時日我已派人向湯陽送信,路上大雨洪災或許耽擱了些,不過算日子,應當也快到了。”
.
未過兩日,時疫最重的山陽縣便傳出了神醫現世的消息。
連同這個消息一起,被快馬送來的還有一紙藥方。
筆跡矯若驚龍,自帶一股出塵絕俗之感。
閔煜見之即嘆:“神醫不愧方外之人。”
嘆完卻見身邊幾人都神色古怪地看著他,很茫然地問:“怎麽了?”
“沒什麽,君上高見。”時秋答了句。
禾女清咳一聲,從襄王手上接過藥方:“我與師姐先依著方子清點藥物,然後快些著人隨藥方發到各地賑濟的醫官手上吧。”
正事要緊,閔煜很快把剛才的異樣氣氛拋之腦後,正色道:“辛苦兩位了,此事務必加急。”
禾女時秋兩人自然應喏。
一時緊鑼密鼓。
由於病患數量眾多,幾味主材用量極大,還需從鄰國采買補充。
好在曾經的薛國大商神通廣大,搜羅中州,硬是給補齊了。
只不過路途遠近不同,需得分批次送到。
湯陽的方子果然不同凡響。
一碗退熱,三碗消病,連飲七日便可痊愈。
當真神醫妙手,濟世回春。
眼看著各地得了救治的藥物,瘟疫的勢頭遏制下來,一切似乎都要恢覆正常。
這最後一批藥,卻出了大岔子。
易河縣急報,說是大批病患服藥後嘔吐腹痛,有甚者抽搐昏迷,排查後在某味藥材裏驗出了毒。
國君盛怒,責令徹查。
藥材是常英一手周轉,自然首當其沖受了審查,卻未曾查出什麽。
兜兜轉轉,又查到了一位投襄的靖國士子身上。
尚未逮捕,此人已自縊而亡。
“必是畏罪自縊!當初靖人投襄,我等便覺個中有異,怕不都是靖國的細作,要覆我襄國!”
朝堂上有襄臣言辭激烈。
“懇請君上將這些靖人全都看押起來,嚴加審問。”
一邊說著,一邊偷偷瞥向眾臣之首的戚言。
國君高坐殿堂,百官情態一覽無餘。
他沈聲道:“若要定論,必有罪證。此案未結,切勿連坐。”
臣子還想說什麽,國君卻道:“此事容後再議。”
朝中議論流傳出去,許多投襄的靖人皆惶惶不安起來,紛紛向戚府投了拜帖,以求庇護。
戚言並未接見,而是著人一一回帖,告知襄君賢明,請諸位安心等待。
仍有坐不住的,收拾了包裹,要連夜潛逃,不出幾步卻被衛兵堵了回來。
一時間,流言甚囂塵上,皆說襄君面上仁慈,實則已在暗中將他們看管起來,只待哪日找到由頭便要動手。
在襄靖人無不提心吊膽,忐忑難安。
他們左右商談之後,竟聯合起來堵了戚府大門,直言要見戚相。
戚言翻著案上一封封拜帖,只覺得這情景實在眼熟極了。
不過曾經是在靖國,而此時卻在襄地。
“要見我,那便見吧。”
這一見,便越發不可收拾,彈劾她結黨營私的折子堆了國君滿桌。
易河縣投毒案死去的靖國士子家中,更是查出了與戚言往來的書信。
轉瞬間,矛頭竟都指向了她。
“靖賊亡襄之心不死!兩國仇深,君上豈能輕信靖人?”
襄臣言辭激烈:“還請君上明鑒,嚴懲妖婦,斬除外奸!”
禾女站出來反駁:“你們瘋了不成?襄國大疫,還是戚相請了神醫下山,又是戚相舉薦的常英先生一力調度藥材物資,戚相若想亡襄,大可袖手旁觀!”
襄臣冷哼一聲:“不過是為了取信於襄,不做出些功績,如何拉攏黨羽,謀權奪利?”
禾女還待說些什麽,卻被襄君擡手制止。
他看向群臣之首:“上卿可有話要說?”
戚言坐在案前,聞言向襄君揖禮,隨後道:“諸位大臣羅織罪名,無證無據,可笑至極。”
襄臣立刻暴跳起來:“罪證?你與那易河縣的罪臣往來通信豈非罪證?教唆投毒,殘害我襄國子民,簡直毒婦!”
“何不將書信呈於殿上?”
“哈!”那襄臣從未見如此過上趕著尋死的,即刻著人將幾卷竹書呈上。
不料,書信中所寫,卻是戚言為其治民疑難的答惑,兼有諸多勤政廉潔之勸勉。
襄臣看到這裏,臉色一陣變化,終於反應過來,擡手指著戚言怒聲道:“你這妖婦,竟敢戲弄於我!”
下人分明來報,這是戚相叛國的鐵證!
他急聲朝國君道:“君上,此女手段近妖,黨羽眾多,竟可將滿朝上下戲弄於股掌之間,斷不可留啊!”
群臣交換了眼神,心中有鬼的又豈止他一人。
今日不將戚言扳倒,恐怕後患無窮。
一時請願之聲四起。
更有人說起國中流言:“我襄國一貫風調雨順,可自打這戚言受上卿以來,卻頻降天罰。恐是婦人當道,牝雞司晨,獲罪於上蒼啊!”
“如今國野之中,多有怨念,民意所向,豈敢違逆?還請君上明鑒,懲妖婦,息天怒,平民怨!”
高坐於上位的國君聽到這裏,終於有了動靜。
他站起身,擡手摘下懸掛在墻上的禮劍,一步步走下臺階,直到站在戚言案前。
兩人隔案相望。
朝臣一時噤聲,暗自思忖著,如今朝堂內外皆是一片聲討,國君再如何偏袒於戚言,也總該給國人些說法。
君上持劍,莫不是要當朝斬了這妖女?
眾目睽睽下,閔煜開口道:“自古天罰皆是國主失德,豈有推諉臣子之理。”
“襄國覆辟尚不滿一載,連降大旱大洪與大瘟之災,實為閔煜德行有缺,難堪國君大任。”
他改為雙手捧劍,彎腰低頭,將襄君禮劍奉於戚言面前。
“今願效法上古堯舜之治,讓賢於戚相。待重責交付,煜亦當自戕謝罪,以息天怒。”
群臣很是慌亂一陣,隨後齊刷刷跪地,倉皇道:“君上不可、不可啊!”
他們只是想讓靖女失勢,借他們一百個膽子,也不敢想國君退位讓賢。
更何況,是要讓賢於那靖女!
簡直荒謬啊!
饒是襄國老臣自恃經歷了滅國與覆辟,可謂見慣了大風大浪,可也從未有過如此荒誕之事。
“國君讓賢,此女又如何能夠服眾啊!”
閔煜卻道:“戚相身負襄國覆辟之功,又智周天下,數度救襄於危難之中,若論功行,孤尚在其下,且問諸君,如何不能服眾?”
“這、可,可她一介靖女,如何當得襄國主君?”那襄臣惶然道。
而有旁的臣子頭腦清醒些,忙道:“是臣等糊塗了,天時變換自有定數,何來天罰一說?君上賢明,戚相廉正,皆是襄國之福,還請國君收回成命吧!”
其餘臣子紛紛跟著道:“請君上收回成命!”
一聲“錚”鳴,禮劍出鞘。
卻是戚言將劍拔出。
只見她走到最初發難的襄臣面前,用劍尖挑起他的下頷。
“既然國君賢明,本相廉正,閔襄國難之際出此大案,總該有人認罪伏法。”
那襄臣被迫擡著頭,戰戰兢兢地仰望戚言。
那前無古人的女相國垂眸睨著他,很難說是將他放在眼裏。
亦或是從來目中無人。
似是薄情之至,連狠辣也難見幾分,只是淡漠地吐出一句:“查抄府邸,違令者斬。”
他心中一顫,惶惶然只得望向國君,一句“冤枉”尚且卡在嘴邊,就聽國君道了聲:“執襄君禮劍者,如孤親至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